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普高部2024-2025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历史(三)试题(含答案)

中澳实验学校2024学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三)
历史试卷
本卷分为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2.观察图1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当时(  )
图1
A.农业稳步发展 B.苛捐杂税繁重 C.官僚机构臃肿 D.对外贸易发达
3.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A.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B.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C.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4.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B.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5.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6.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7.图2是李可染以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畅游北海公园为素材创作的画。该画作弘扬了(  )
图2
A.尊重劳动的风尚 B.严谨治学的态度
C.开天辟地的精神 D.敢闯敢试的勇气
8.1971年10月,有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评论意在赞扬中国(  )
A.支援朝鲜军民抗击侵略 B.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C.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9.图3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
图3
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1987年,邓小平豪迈地告诉外宾:“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农村经济改革顺利推进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深圳等地试验成效明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斯巴达克
12.图4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可推知他正在学习(  )
时间:公元6世纪 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目的: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图4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13.有学者写道:观念、道德及艺术的思潮不断地从意大利向北流了一个世纪,在1500—1600年之间,所有的西欧国家都承认她是新的科学、艺术及人文主义的文明之母。该学者描写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哲学 C.自由城市 D.文艺复兴
14.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
A.开始了海外扩张 B.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
C.成立了国民议会 D.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15.1825—1875年间,法国丝织业中心里昂的织机数从3万台增加到12万台,天然丝的消费量从10万公斤增加到300万公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法国(  )
A.开始加入殖民争霸行列 B.获得了德国的战争赔款
C.采取机器和大工厂生产 D.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16.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村社限
制农民外迁。由此可知,这场改革(  )
A.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 B.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
C.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D.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
17.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8.如表是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该表直接反映(  )
(单位:千万英镑)
国别时间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各国经济迅猛发展 B.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1921年底,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之后可以开设私人出版社,出版社可以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办公室、编辑部、仓库和书店。这是因为当时(  )
A.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20.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扩大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的范围,提高养老金、失业津贴和失业救济额的标准。由此可知,当时该国(  )
A.社会矛盾已经彻底消除 B.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C.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D.国家性质出现重大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第21、22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21.(20分)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5 图6
读图5,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____________;政权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4分)
读图6,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在今____________(填城市名)(4分)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8分)
材料三
政权 民族关系
辽与宋 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宋与夏 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
夏与金 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2分)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2分)
22.(20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某中学九年级历史研学社围绕“世界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展开讨论,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
请任选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参与研讨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写两个论源,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澳实验学校2024学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三)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可知,唐太宗平等看待各个民族,并且施与恩惠,体现了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D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秦始皇,排除A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汉武帝,排除B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是隋炀帝,排除C项。
2.观察图1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当时(  )
图1
A.农业稳步发展 B.苛捐杂税繁重 C.官僚机构臃肿 D.对外贸易发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这一时期全国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说明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故选A项;材料只展示了田亩的增加,无法得出苛捐杂税繁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的田亩增加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未涉及官僚机构臃肿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田亩的增加属于国内经济的内容,未涉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3.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A.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B.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C.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黄海海战中,海军官兵不畏日军炮火,始终顽强作战,展现了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故选B项;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一场战役,与英国无关,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4.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B.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三项原则”可知,1918年新文化运动正
在进行,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因此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并提出科学等原则,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故选D项;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与白话文无关,排除A项;辛亥革命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且该说法太过夸大北京大学学生活动,排除B项;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陈独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5.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1940年”、“华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D项;淞沪会战是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时间是193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武汉会战是1938年正面战场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6.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代表自己的政府”可知,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人民日报》的观点认为中国人民有了代表自己的政府,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故选B项;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排除A项;世界和平得以实现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C项;土地改革于1950年开始实施,排除D项。
7.图2是李可染以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畅游北海公园为素材创作的画。该画作弘扬了(  )
图2
A.尊重劳动的风尚 B.严谨治学的态度
C.开天辟地的精神 D.敢闯敢试的勇气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可知,北海公园在北京,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齐聚北京,邀请他们在北海公园畅游,体现了新中国对各行各业模范人物的尊重,故选A项;严谨治学与劳动模范关系不大,排除B项;开天辟地是在中共一大时期,排除C项;敢闯敢试体现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
8.1971年10月,有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评论意在赞扬中国(  )
A.支援朝鲜军民抗击侵略 B.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C.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一决议是在中国未出席的情况下作出,且获得联大多数国家通过,与材料
信息相符,故选D项;支援朝鲜军民抗击侵略是在1950—1953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是在1955年,排除B项;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
9.图3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
图3
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邮票纪念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由此可知,这次会议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故选C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D项。
10.1987年,邓小平豪迈地告诉外宾:“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农村经济改革顺利推进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深圳等地试验成效明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C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与经济特区无关,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排除D项。
11.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斯巴达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率军灭亡波斯帝国,与材料“公元前333年”“波斯军阵”相符,故选B项;伯里克利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排除A项;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皇帝,且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其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排除D项。
12.图4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可推知他正在学习(  )
时间:公元6世纪 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目的: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图4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 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 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其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选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出现在古巴比伦,与欧洲民法关系不大,排除A项;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其是罗马法律的一部分,且当时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并未出现皇帝,无从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排除B项;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但其并未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
13.有学者写道:观念、道德及艺术的思潮不断地从意大利向北流了一个世纪,在1500—1600年之间,所有的西欧国家都承认她是新的科学、艺术及人文主义的文明之母。该学者描写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哲学 C.自由城市 D.文艺复兴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从意大利向北流了一个世纪……人文主义的文明之母”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且核心是人文主义,材料表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向北传播,并且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D项;古埃及文明属于北非文明,且与意大利关系不大,排除A项;古希腊哲学出现于巴尔干半岛,其核心并非人文主义,且时间并非1500—1600年之间,排除B项;西欧城市兴起于10世纪之后,且自由城市并非首先出现于意大利,排除C项。
14.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
A.开始了海外扩张 B.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
C.成立了国民议会 D.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1688年”、“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把……权力纳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被限制,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的海外扩张,“开始”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英国的议会由上院和下院构成,英国没有国民议会,排除C项;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与题目内容无关,排除D项。
15.1825—1875年间,法国丝织业中心里昂的织机数从3万台增加到12万台,天然丝的消费量从10万公斤增加到300万公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法国(  )
A.开始加入殖民争霸行列 B.获得了德国的战争赔款
C.采取机器和大工厂生产 D.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25—1875年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丝织业织机数增加明显,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采取机器和大工厂生产,故选C项;法国开始加入殖民争霸行列是在16世纪,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获得德国的战争赔款是在一战后,排除B项;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
16.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由此可知,这场改革(  )
A.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 B.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
C.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D.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购买土地的赎金……村社限制农民外迁”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虽解放了农奴,但农民赎地的赎金很多导致债务沉重,且被限制自由,反映了俄国1861年改革某种程度上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故选D项;“彻底清除”说法错误,1861年改革后农奴制的残余依然还有不少,排除A项;1861年改革虽有局限性,但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彼得一世改革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不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
17.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体现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即出现了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故选A项;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排除D项。
18.如表是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该表直接反映(  )
(单位:千万英镑)
国别时间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各国经济迅猛发展 B.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90—1914年处于一战前,据表格信息可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等协约国集团在这一时期的国防预算大幅增长,体现了欧洲列强在扩军备战,故选B项;材料无法直接反映经济迅猛发展,排除A项;两极对峙局面形成是在二战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9.1921年底,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之后可以开设私人出版社,出版社可以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办公室、编辑部、仓库和书店。这是因为当时(  )
A.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21年苏维埃政府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苏俄改变阶级结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21年苏俄并没有实现工业化,苏联在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后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排除C项;1922年底苏联才建立,与题目时间不符,材料也不能反映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D项。
20.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扩大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的范围,提高养老金、失业津贴和失业救济额的标准。由此可知,当时该国(  )
A.社会矛盾已经彻底消除 B.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C.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D.国家性质出现重大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扩大了保险范围,提高了社会福利标准,说明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故选C项;社会矛盾已经彻底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联邦德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反映的是国内社会保障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并没有改变国家性质,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1.(20分)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图4
(1)读图3,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____________;政权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4分)读图4,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在今____________(填城市名)(4分)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8分)
材料三
政权 民族关系
辽与宋 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宋与夏 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
夏与金 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2分)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2分)
【答案】
(1)契丹族、金朝;(4分)A.宁夏银川。(4分)
(2)学习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习俗,与汉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8分)
(3)有战有和,和为主流;(2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解析】
(1)填空内容:根据材料一图3“①对应时间是916年至1125年”,结合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1125年被金国所灭,故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契丹族;“②对应时间为1115年至1234年”,结合所学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
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234年被蒙古汗国所灭,故政权②的名称是金朝;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故西夏都城位于图4的A位置,兴庆即今天宁夏银川。
(2)共同做法:根据所学可知,辽、金、西夏等边疆民族建立的区域政权在政治管理上不断地学习借鉴中原汉族的典章制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与汉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促使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推动了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
(3)特点:根据材料三中“辽宋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金……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材料信息说明辽宋夏金之间时战时和,但始终是以和的时间更长,体现了以和为主。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彼此交流交融,为中华文明进步发展都作出为重大贡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2.(20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某中学九年级历史研学社围绕“世界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展开讨论,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
请任选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参与研讨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写两个论源,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答案】
观点:从分散走向整体。(4分)
论述:15—16世纪是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曾涌现过很多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如: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促使世界逐渐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除此之外,欧洲其他航海家也在世界不同地区开辟了不同的航线,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出现,这使得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的大量商品如瓷器和茶叶进入欧洲。同时,在大西洋上,自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非洲的大量土著被掠夺至美洲,成为奴隶。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的世界,世界历史越来越形成为一部“世界史”。(16分)
或:
观点: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4分)
阐述: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战期间,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一战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带领广大工农群众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二战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广泛传播,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例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总之,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16分)
【解析】
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题意任选一种观点,论述时至少结合两个论源,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可以选择“世界近代史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观点,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等事件展开论述,参考示例如下:
首先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论述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15—16世纪是欧洲的大航
海时代,曾涌现过很多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如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促使世界逐渐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接着补充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其他航线及影响——除此之外,欧洲其他航海家也在世界不同地区开辟了不同的航线,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出现,这使得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的大量商品如瓷器和茶叶进入欧洲;然后论述欧洲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同时,在大西洋上,自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非洲的大量土著被掠夺至美洲,成为奴隶,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完成论述后,进行总结,呼应论点——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的世界,世界历史越来越形成为一部“世界史”。
也可以选择“世界近代史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这一观点,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影响,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等历史展开论述,参考示例如下:
首先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接着结合十月革命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一战期间,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然后结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一战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带领广大工农群众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最后,论述二战后社会主义革命的扩展——二战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广泛传播,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例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完成论述后,进行总结,呼应论点——总之,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普高部2024-2025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历史(三)试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