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十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4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淮安模拟)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至历史最高水平。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措施(  )
A.践行了凯恩斯主义学说
B.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
C.导致了金本位体制崩溃
D.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英等国提高关税,进行贸易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D正确;材料中美英等国采取的措施与凯恩斯主义学说的主张不符,排除A;关税战激化而非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金本位体制,排除C。
2.1936年3月,德军强占了莱茵非军事区。对此,比利时首相和法国外交部长要求比、法、英三国向国际联盟提交议案,对德国的违约加以制裁。但英国回应说这是德国的内政,是德国人占领了“自家的后院”。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各国(  )
A.尚未意识到德国法西斯的危害性
B.出于自身利益纵容德国的扩张行为
C.在实施绥靖政策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D.对德国的挑衅行为缺乏联合应对措施
【解析】选D。材料“1936年3月,德军强占了莱茵非军事区”“英国回应说这是德国的内政,是德国人占领了‘自家的后院’”体现的是对德国的挑衅行为缺乏联合应对措施,D正确;西欧各国态度不一显然是受国家利益影响,A排除;B说法与比利时和法国的态度相矛盾,排除;比利时和法国主张制裁德国,高度一致性说法错误,排除C。
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该事件(  )
A.标志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B.促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灭亡
D.鼓舞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进一步鼓舞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故D正确;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纳粹党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这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和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故排除A、B;C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 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创作于1934年的时政漫画《全知全能》,希特勒双手托起的皇冠上镌刻着“总统”“总理”和“陆军司令”的字样。右侧的俾斯麦见状感慨:“我曾经认为德国最大的危险是社会主义,现在我不确定是否有更大的危险。”该漫画(  )
A.表达了作者对纳粹势力崛起的担忧
B.谴责了德国军队对纳粹党的支持
C.表明德国国内意识形态的斗争尖锐
D.反映了法西斯独裁缺乏民意基础
【解析】选A。1934年处于纳粹崛起之际。“希特勒双手托起的皇冠上镌刻着‘总统’‘总理’和‘陆军司令’的字样”,表明当时希特勒已经总揽德国大权,同时作者借俾斯麦之口,指出希特勒是更大的威胁,A正确;材料不涉及德国军队的具体信息,排除B;漫画表达的是作者对纳粹势力崛起的担忧,未体现德国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尖锐,排除C;材料不涉及民意问题,排除D。
5.二战后,盟国要求日本将战前掠夺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和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由此可见,二战后盟国对日本领土的处置(  )
A.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体现
B.有利于战后秩序稳定与重建
C.服务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意图
D.注重对原有的领土进行分割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盟国按照波茨坦等国际会议的协议,要求日本归还其掠夺的中国领土,明确日本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有利于战后秩序稳定与重建,B正确;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二战后盟国对日本领土的处置是为了服务美国单独占领日本,C错误;注重对日本原有的领土进行分割与“将战前掠夺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和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不符,D错误。
6.苏德战争爆发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尽管国难当头,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对丘吉尔这一表态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当时(  )
A.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
B.英苏形成遏制法西斯默契
C.英国已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
D.英苏考虑开展广泛的合作
【解析】选A。据材料“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英国对苏联是敌对的态度,而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表示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说明这一时期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故选A;材料只提到英国的态度,并未涉及苏联的行动,排除B;英国并未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援助苏联是因为当时同法西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C;英苏只是在军事上开展合作,排除D。
7.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  )
A.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
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时,打破按字母排序的传统,把中国、苏联等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放到与美英并列的位置,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故选B;此时各国正构建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形成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时的国家排序情况,反法西斯同盟刚刚形成,未体现各国紧密团结,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突出的国家赢得更高的国际地位,未强调国家综合实力的作用,故排除D。
8.(2023·南京模拟)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1944年,苏联对美国的贸易总额占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 3%,苏联的物资需求成为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这一政策(  )
A.为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
B.对二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C.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
D.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解析】选A。根据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一定的援助,有利于苏联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A正确;B夸大了这一政策的作用,排除;材料与贸易自由化无关,排除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宣布:“把德国的全部武装力量解除并予以解散;永远解散一再图谋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德国总参谋部;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消灭或管制德国全部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罪犯并对德军造成的破坏索取实物赔偿;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机关……”这些规定表明(  )
A.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B.三国协商对德作战一致行动
C.战后建立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
D.协商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解析】选A。据题意可知,雅尔塔会议对德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再次出现,故选A;这些规定是对德国的制裁,而非对德一致行动,排除B;这些规定和联合国的建立无关,排除C;材料中没有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的信息,排除D。
10.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  )
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
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
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解析】选A。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实际指的是英苏两国在划分势力范围,是大国强权的表现,故选A;英国本身就是在干涉巴尔干的事务,排除B;英苏两国通过百分比协议在划分势力范围,而不是在维护巴尔干地区的和平,排除C;丘吉尔的行为是在为英国谋求海外利益,而不是违背了英国利益,排除D。
11.(2024·淮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这台机器采取的原则是(  )
A.全体一致 B.大国一致
C.门户开放 D.民族自决
【解析】选B。根据“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可得出其强调联合国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由于在某些问题上大国并不能达成一致,因此“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B正确;“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排除A;“门户开放”是美国提出的,排除C;“民族自决”来自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排除D。
12.(2024·淮安模拟)下表是1914—1945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14年 萨拉热窝事件,随后德、俄、法等国参战
1922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国联、苏联成立
1930年 印度进行第二阶段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7年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45年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成立联合国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世界国际秩序的发展演变
【解析】选D。依据材料“萨拉热窝事件,随后德、俄、法等国参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国联、苏联成立”可以看出,一战后,国际秩序发生变化;“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立联合国”可以看出二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D正确。“持续”表述错误,排除A;一战时没有经济危机的影响,B以偏概全,排除;“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只是世界格局演变的一部分,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4分。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绥靖政策是为保存既得利益而牺牲他国利益,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并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特别有效的手段。
  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打破,相当一部分英法决策者认为法西斯固然不是好事,却可能在其本国阻止革命的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遏制“赤色瘟疫”的屏障。
  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美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担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第二次
世界大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
【解析】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可得出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泛滥;根据“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打破”可得出两种社会制度对立;根据“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可得出经济危机使英法实力衰退、信心丧失;根据“美国……承担过来”可得出美国深受孤立主义影响。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可得出在这一背景下,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牺牲别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具体则可列举1931年纵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
1935年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8年纵容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等。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可得出,绥靖政策严重侵犯了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纵容了法西斯扩张,加速了二战爆发,延缓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西方国家最终损害了自身利益。
答案:(示例)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泛滥,两种社会制度对立,经济危机使英法实力衰退、信心丧失,美国深受孤立主义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牺牲别国利益、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如1931年纵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1935年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8年纵容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等。
绥靖政策严重侵犯了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纵容了法西斯扩张,加速了二战爆发,延缓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西方国家最终损害了自身利益。(12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多人认为,人类历史在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常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这被称为“历史重演”。许多学者对“历史因何而重演”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1936年,历史学家陈登原著《历史之重演》,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下是该书的目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历史重演”,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说明:可以从材料中任取一观点来论证、批判、修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根据“历史由经济而重演”可提出观点:经济是历史重演的重要因素。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帝国主义国家采取向殖民地转嫁经济危机和抬高关税的措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间矛盾加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隐患等史实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说明:经济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要以史为鉴,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观点:经济是历史重演的重要因素。(2分)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德国后来居上,超过了英国、法国,为了重新划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采取向殖民地转嫁经济危机和抬高关税的措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间矛盾加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隐患。(8分)
可见,经济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以史为鉴,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2分)二十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4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淮安模拟)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至历史最高水平。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措施(  )
A.践行了凯恩斯主义学说
B.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
C.导致了金本位体制崩溃
D.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2.1936年3月,德军强占了莱茵非军事区。对此,比利时首相和法国外交部长要求比、法、英三国向国际联盟提交议案,对德国的违约加以制裁。但英国回应说这是德国的内政,是德国人占领了“自家的后院”。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各国(  )
A.尚未意识到德国法西斯的危害性
B.出于自身利益纵容德国的扩张行为
C.在实施绥靖政策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D.对德国的挑衅行为缺乏联合应对措施
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该事件(  )
A.标志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B.促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灭亡
D.鼓舞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4. 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创作于1934年的时政漫画《全知全能》,希特勒双手托起的皇冠上镌刻着“总统”“总理”和“陆军司令”的字样。右侧的俾斯麦见状感慨:“我曾经认为德国最大的危险是社会主义,现在我不确定是否有更大的危险。”该漫画(  )
A.表达了作者对纳粹势力崛起的担忧
B.谴责了德国军队对纳粹党的支持
C.表明德国国内意识形态的斗争尖锐
D.反映了法西斯独裁缺乏民意基础
5.二战后,盟国要求日本将战前掠夺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和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由此可见,二战后盟国对日本领土的处置(  )
A.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体现
B.有利于战后秩序稳定与重建
C.服务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意图
D.注重对原有的领土进行分割
6.苏德战争爆发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尽管国难当头,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对丘吉尔这一表态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当时(  )
A.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
B.英苏形成遏制法西斯默契
C.英国已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
D.英苏考虑开展广泛的合作
7.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  )
A.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
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8.(2023·南京模拟)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1944年,苏联对美国的贸易总额占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 3%,苏联的物资需求成为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这一政策(  )
A.为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
B.对二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C.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
D.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9.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宣布:“把德国的全部武装力量解除并予以解散;永远解散一再图谋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德国总参谋部;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消灭或管制德国全部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罪犯并对德军造成的破坏索取实物赔偿;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机关……”这些规定表明(  )
A.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B.三国协商对德作战一致行动
C.战后建立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
D.协商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10.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  )
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
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
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11.(2024·淮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这台机器采取的原则是(  )
A.全体一致 B.大国一致
C.门户开放 D.民族自决
12.(2024·淮安模拟)下表是1914—1945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14年 萨拉热窝事件,随后德、俄、法等国参战
1922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国联、苏联成立
1930年 印度进行第二阶段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7年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45年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成立联合国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世界国际秩序的发展演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4分。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绥靖政策是为保存既得利益而牺牲他国利益,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并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特别有效的手段。
  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打破,相当一部分英法决策者认为法西斯固然不是好事,却可能在其本国阻止革命的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遏制“赤色瘟疫”的屏障。
  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美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担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第二次
世界大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多人认为,人类历史在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常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这被称为“历史重演”。许多学者对“历史因何而重演”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1936年,历史学家陈登原著《历史之重演》,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下是该书的目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历史重演”,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说明:可以从材料中任取一观点来论证、批判、修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