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 B.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
C.孙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 D.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2.“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摧毁了整个皇权体制,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材料所述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民报》。”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张三 B.李四 C.赵六 D.王五
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关于三民主义和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对应“驱除鞑虏”,就是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反对殖民压迫
B.“民权主义”对应“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满族压迫
C.“民生主义”对应“平均地权”,就是解决贫富不均问题,反对资产阶级
D.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实现国民的平等
5.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确保了同盟会的统治地位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日益成熟
6.“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描述的是( )
A.金田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7.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写道:“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人一般摇摇欲坠。”材料描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曾这样描述近代时期的事件“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浪翻波连,……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据此推断,横线处应该是( )
A.武昌起义 B.军阀割据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9.有学者认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指( )
A.结束君主专制的统治 B.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10.1912年教育部向社会征集国歌歌词,汪荣宝从《尚书》中截取《卿云歌》作为国歌稿。歌词中一句“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流传甚广。征集该国歌的是( )
A.晚清政府 B.中华民国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1.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艰难探索、前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颁布过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
C.都在北京建立新政权 D.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尾联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B.宣统帝溥仪被逼退位
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3.它是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的。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是( )
A.“明定国是”诏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讨袁檄文》 D.《中华民国约法》
14.下列史实哪些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进行的活动( )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解散国会 ③修改总统选举法 ④接受“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参与建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曾为其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他发动了护国战争,功勋卓著,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材料中的两个“他”分别是( )
A.宋教仁、蔡锷 B.宋教仁、黄兴 C.黄兴、陈天华 D.黄兴、蔡锷
16.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
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
17.《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1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请仔细观察下表,导致表格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护国战争的爆发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19.《申报》对袁世凯死后的时局发出过如下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申报所评当时时局的主要特点是( )
A.列强对华殖民统治 B.农民运动此起彼伏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家真正统一
20.下表是摘录于一本人物传记书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第八章 清末社会与教案研究清末社会与教案研究
第九章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
第十章 辛亥革命史研究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史研究
A.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 B.近代青年学生运动史研究
C.北洋军阀史研究 D.近代工人阶级运动史研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辛亥革命(1911年10月爆发)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引起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摘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辛亥革命爆发时间。(3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清政府为维护统治的“支撑行为”,并说明为何“加速其颠覆”。(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推翻清王朝作出的努力。谈谈中国近代历史(晚清时期)发展历程给你的启示。(1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摘编自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用意,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5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综合以上探究,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5分)
24.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三个人物分别是哪派军阀代表?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他们控制的势力范围。(6分)
(2)图中这些军阀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依据“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可知评价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旨在学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皇权统治,排除A项;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并没有否定整个皇权体制,而且变法迅速归于失败,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批判传统封建道德礼教或儒家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I故选D;这些起义并没有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排除A;此时尚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和袁世凯独裁统治,排除BC。故选: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1年”“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A项正确;军阀割据与推翻清王朝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1915年开始,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进行的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战争,1926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可知,材料的描述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A项正确;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北伐战争,排除C项;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据题意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因此征集国歌的是中华民国政府,B项正确;1912年清帝退位,清政府已经灭亡,不会征集国歌,排除A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以1913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日算起,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综上所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运动,故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B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在北京建立新政权,排除C项;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C
解析:对联中每句短语的第一个字联起来,就是“民国总统不是东西”。题干时间信息是“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是第一位民国总统,他在位时,努力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王湘绮不可能会讽刺他,排除D;而袁世凯当总统时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因此说“不是东西”。C符合题意。A、B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C。
13.答案:B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复辟帝制,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国会运作陷入瘫痪,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制连任,1914年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月,袁世凯为了得到日本对他的支持,竟然接受了以灭亡中国为目的的二十一条。B符合题意。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答案:A
1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形势图信息和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懈斗争,主要包括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D项正确;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中宣布独立的省区不同,排除B项;两次斗争都反对袁世凯,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D
解析:据“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么说,连年混战,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分裂成几个派系、皖、奉三系,民不聊生。故选:D。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1)20世纪10年代(或20世纪初)。
(2)示例判断一:同意。理由: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大变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判断二: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专制制度的终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独裁统治。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判断三: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独裁统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材料只是表述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是片面的,评价历史事件应用客观、辩证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价。
解析:(1)时间:根据材料“辛亥革命(1911年10月爆发)”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20世纪初。
(2)判断一:同意。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大变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判断二:不同意。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专制制度的终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独裁统治。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判断三:不同意。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独裁统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材料只是表述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是片面的,评价历史事件应用客观、辩证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价。
22.答案:(1)列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说明:因为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两者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所以“加速其覆灭”。
(2)理论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实践上: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启示: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改变封建腐朽的政治制度是无法救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要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
23.答案:(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失败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领导者缺乏现代化观念;没有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等。
(2)用意:维护民主革命成果,限制袁世凯。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前提: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无法自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解析:(1)根据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威。”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统治。根据“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企业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政权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可知,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3)根据材料三“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可知,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打破军阀、帝国主义;认识可以结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2)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A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