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专练(江苏专版)

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同年,刘少奇回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或小生产者”问题时明确指出:“这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些思想的提出旨在(  )
A.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C.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2.(2023·南通模拟)1956年,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参加上海重工业局组织的劳动竞赛。该厂模子车间组长为了赶先进,在评比过程中改进了冲眼位开关,使弹簧圈模子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提高了49倍。当年他也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奖章。这说明(  )
A.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C.工商业改造调动了工人积极性
D.国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3.1956年,毛泽东指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我们相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要做到的。”这反映出(  )
A.美国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B.我国力图开拓外交新局面
C.当时国际形势已经走向缓和
D.中美面临来自苏联的压力
4.(2023·苏州模拟)如图为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创作发行的宣传画。画作意在(  )
A.批判“大跃进”违背经济规律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响应“双百”方针进行艺术创作
D.展示社会主义工业化伟大成就
5.1959年5—6月,中共中央连续下发《关于分配私人自留地以利发展猪鸡鹅鸭问题的指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的文件,要求各地“必须采取公社各级集体养猪和社员家庭私养并重的方针”,对社员私养生猪的拨给饲料地;恢复自留地归社员长期使用;鼓励利用四旁零星地种植庄稼,谁种谁收。文件的颁布旨在(  )
A.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保障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持
C.调整国民经济以应对经济困难
D.完善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
6.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倡议。1961年4、5月间,刘少奇带领工作组,到湖南进行了40多天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后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对经济困难形势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此举旨在(  )
A.反思“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B.落实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从根本上杜绝“左”倾错误
D.扭转国民经济的落后局面
7.(2023·江苏大联考)1964年,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为1 501千米,到1980年已经增加到2 886千米。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这一变化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中国高铁建设不断发展
B.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
C.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D.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8.下图是1960版的第三套人民币贰圆币正面图像。此图(  )
A.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调整的必要性
B.体现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C.反映了我国集中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说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9.(2023·南通模拟)1960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访华的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总理阿巴斯时,相当明确地表示,如果中国需要在阿尔及利亚和法国两者间选择与谁建交,中国肯定选择前者。1961 年2月,毛泽东向访华的法国议员密特朗表示,中法建交只有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中国处理与法国的关系佐证了(  )
A.国际上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
B.中国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C.中国奉行“一边倒”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取得突破性成就
10.“196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建国以后第二次建交高潮。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1965年底增加了一倍多,达到49个。新建交的26国中,除了法国外,其他都是亚非拉国家。”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苏关系的日益紧张
B.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日内瓦会议的推动
11.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
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
12.“毛(毛泽东)说话简略,语平气和,头脑似乎随时都在思考成沓的问题……但说重要观点时语惊四座。他的风采、睿智折服了我,那双眼睛似乎把我看透了,我像个犯错误的小学生面对严厉的老师,半句假话都不敢说。”这段外国政要的访华回忆留存于(  )
A.《尼克松回忆录》
B.《撒切尔夫人回忆录》
C.《杜鲁门回忆录》
D.《赫鲁晓夫回忆录》
13.如图版画《备战备荒为人民·喜交爱国粮》,出自陕西出版的《户县农民画选集》,生动描绘了某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现象。这幅版画描绘事件的外交背景是中国(  )
A.应对帝国主义的敌对封锁
B.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14.(2023·江苏大联考)1969年5月1日,毛泽东特意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了一批外国驻华使节,向世界各国发出了中国愿同他们改善和发展关系的积极信息。不久,中国陆续派出一批驻外使节,恢复驻外使馆的工作,开展正常的对外交往。这些措施(  )
A.冲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B.为开辟外交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C.促成中国迎来新一轮建交高潮
D.服务于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15.到1978年,已经有43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中国改革开放调整对外政策
B.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
C.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欧洲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30分。
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
——摘自王军等《我国工业空间格局
演化的脉络特征与启示》
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进行阐释。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
交流大会的贺信》(2022年4月27日)
(1)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幅宣传画出现的主要时代背景。(10分)
(2)先进人物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请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一人物进行例证。(5分)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0分钟 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同年,刘少奇回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或小生产者”问题时明确指出:“这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些思想的提出旨在(  )
A.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C.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解析】选B。据材料“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可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主张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部分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的探索,故选B;材料中并未涉及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无法体现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排除A;1956年12月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建立,排除C;1956年12月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材料实际上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设想,排除D。
2.(2023·南通模拟)1956年,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参加上海重工业局组织的劳动竞赛。该厂模子车间组长为了赶先进,在评比过程中改进了冲眼位开关,使弹簧圈模子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提高了49倍。当年他也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奖章。这说明(  )
A.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C.工商业改造调动了工人积极性
D.国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模子车间组长之所以能够“改进了冲眼位开关,使弹簧圈模子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提高了49倍”,是因为他要“参加上海重工业局组织的劳动竞赛”,这反映了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创造精神,故选A;材料只涉及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模子车间组长一人的事迹,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排除B;新丰电机厂属于国营企业,且材料内容与工商业改造没有关系,排除C;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材料只涉及新丰电机厂一位职工的发明创造,不能体现国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排除D。
3.1956年,毛泽东指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我们相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要做到的。”这反映出(  )
A.美国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B.我国力图开拓外交新局面
C.当时国际形势已经走向缓和
D.中美面临来自苏联的压力
【解析】选B。根据材料“我们愿意……友好关系”,可知我国力图开拓外交的新局面,故B正确;1956年,美国对中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等领域继续采取高压政策,故排除A;1955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此时的国际关系仍然非常紧张,故排除C;中苏关系是在1958年恶化的,故排除D。
4.(2023·苏州模拟)如图为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创作发行的宣传画。画作意在(  )
A.批判“大跃进”违背经济规律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响应“双百”方针进行艺术创作
D.展示社会主义工业化伟大成就
【解析】选B。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工农站在腾空喷火的巨龙龙头上,展现了工农斗志昂扬的状态,再结合标语“为1959年生产更多更好的钢而奋斗”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急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以宣传画的形式激发人民的建设热情,故选B;宣传画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建设热情,是“鼓励”不是“批判”,并且从宣传画上无法得出“违背经济规律”,排除A;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但这幅宣传画主要目的是激发人民的建设热情,而不是侧重对于“双百”方针的响应,排除C;这幅宣传画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展示出工业化的成就,而且“一五”计划只是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排除D。
5.1959年5—6月,中共中央连续下发《关于分配私人自留地以利发展猪鸡鹅鸭问题的指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的文件,要求各地“必须采取公社各级集体养猪和社员家庭私养并重的方针”,对社员私养生猪的拨给饲料地;恢复自留地归社员长期使用;鼓励利用四旁零星地种植庄稼,谁种谁收。文件的颁布旨在(  )
A.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保障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持
C.调整国民经济以应对经济困难
D.完善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
【解析】选C。据材料“对社员私养生猪的拨给饲料地;恢复自留地归社员长期使用;鼓励利用四旁零星地种植庄稼,谁种谁收”,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中央连续下发文件,要求采取集体与私营并重的方针,不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以应对经济困难,故选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对社员私养生猪的拨给饲料地;恢复自留地归社员长期使用;鼓励利用四旁零星地种植庄稼,谁种谁收”描述的是应对经济困难,没有体现国家工业化建设,排除B;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
6.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倡议。1961年4、5月间,刘少奇带领工作组,到湖南进行了40多天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后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对经济困难形势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此举旨在(  )
A.反思“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B.落实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从根本上杜绝“左”倾错误
D.扭转国民经济的落后局面
【解析】选B。本题从20世纪60年代党的工作作风的角度命题立意,从史料实证角度体现新教材新高考的理念。由题干信息“1961年”“经济困难”等,可知此时我国正面临经济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由此可知B正确。这一举措是为了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左”倾错误,而不仅仅是反思,A错误,排除;C中的“从根本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当时解决的主要是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D错误,排除。
7.(2023·江苏大联考)1964年,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为1 501千米,到1980年已经增加到2 886千米。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这一变化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中国高铁建设不断发展
B.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
C.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D.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解析】选C。据材料“1964年,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为1 501千米,到1980年已经增加到2 886千米……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可知,西南地区的铁路事业及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的开展,把部分工业转移到西南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故选C;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这与题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1975年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铁路整顿的重点是在东部和南部铁路沿线,这与题中四川地区铁路事业的发展不符,排除B;据所学可知,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全面展开,主要是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弊端,这与西部地区铁路事业的发展不符,排除D。
8.下图是1960版的第三套人民币贰圆币正面图像。此图(  )
A.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调整的必要性
B.体现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C.反映了我国集中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说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解析】选B。据材料“1960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贰圆币正面图像”,结合所学可知工人在辛勤劳动,而196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故选B;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是因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探索的失误,但从图像中无法得出,排除A;集中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1960年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并未实现,排除D。
9.(2023·南通模拟)1960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访华的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总理阿巴斯时,相当明确地表示,如果中国需要在阿尔及利亚和法国两者间选择与谁建交,中国肯定选择前者。1961 年2月,毛泽东向访华的法国议员密特朗表示,中法建交只有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中国处理与法国的关系佐证了(  )
A.国际上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
B.中国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C.中国奉行“一边倒”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取得突破性成就
【解析】选B。据材料“如果中国需要在阿尔及利亚和法国两者间选择与谁建交,中国肯定选择前者”“中法建交只有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可知当时中国积极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甚至不惜暂缓与法国的建交,故选B;阿尔及利亚不属于两大阵营对峙的范畴,排除A;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后,中国政府逐渐调整了“一边倒”方针,而且材料也并不涉及中苏关系,排除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施全方位外交,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
10.“196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建国以后第二次建交高潮。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1965年底增加了一倍多,达到49个。新建交的26国中,除了法国外,其他都是亚非拉国家。”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苏关系的日益紧张
B.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日内瓦会议的推动
【解析】选C。据材料“到1965年底增加了一倍多,达到49个。新建交的26国中,除了法国外,其他都是亚非拉国家”,可知20世纪60年代,面对中苏关系破裂与美国的敌视,中国调整了外交政策,争取以亚非拉国家为主的中间地带,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 故选C;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不利于外交高潮的出现,排除A;美国敌视中国属于客观原因,而直接原因是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排除B;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与20世纪60年代建交高潮无直接关系,排除D。
11.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
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
【解析】选C。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与美国改善关系,是因为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外交形势恶劣,改善同美国的关系符合我国国家利益,故选C;中国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故A错误;改革开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中美两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不可能基本一致,故D错误。
12.“毛(毛泽东)说话简略,语平气和,头脑似乎随时都在思考成沓的问题……但说重要观点时语惊四座。他的风采、睿智折服了我,那双眼睛似乎把我看透了,我像个犯错误的小学生面对严厉的老师,半句假话都不敢说。”这段外国政要的访华回忆留存于(  )
A.《尼克松回忆录》
B.《撒切尔夫人回忆录》
C.《杜鲁门回忆录》
D.《赫鲁晓夫回忆录》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发展。依据材料“毛(毛泽东)说话简略”“外国政要的访华回忆”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故A正确;撒切尔夫人上台是1979年,此时毛泽东已经去世,排除B;杜鲁门统治时期对华实行冷战政策,排除C;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苏联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不符合材料“我像个犯错误的小学生面对严厉的老师,半句假话都不敢说”,排除D。
13.如图版画《备战备荒为人民·喜交爱国粮》,出自陕西出版的《户县农民画选集》,生动描绘了某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现象。这幅版画描绘事件的外交背景是中国(  )
A.应对帝国主义的敌对封锁
B.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解析】选C。据所学可知,“备战备荒为人民”是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20世纪60年代我国同苏联关系已经恶化,因此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选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4.(2023·江苏大联考)1969年5月1日,毛泽东特意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了一批外国驻华使节,向世界各国发出了中国愿同他们改善和发展关系的积极信息。不久,中国陆续派出一批驻外使节,恢复驻外使馆的工作,开展正常的对外交往。这些措施(  )
A.冲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B.为开辟外交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C.促成中国迎来新一轮建交高潮
D.服务于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196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会见外国驻华使节,且派出驻外使节,开展对外交往,这些措施有助于中国正常开展外交活动,为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新局面创造了条件,故选B;1964年中法建交冲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排除A;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促成中国迎来新一轮建交高潮,排除C;材料并未体现外交对国内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作用,排除D。
15.到1978年,已经有43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中国改革开放调整对外政策
B.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
C.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欧洲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关系,积极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相继独立,欧洲国家在非洲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非洲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故选D;1978年之前,中国尚未改革开放,排除A;非洲独立后,单一的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发展困难,排除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国经济的联系,中非建交是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政治斗争的需要,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30分。
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
——摘自王军等《我国工业空间格局
演化的脉络特征与启示》
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进行阐释。
答案:作答应包括以下角度:
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表现或特征;
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认识。
【示例】
近代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东北的少数大城市,工业布局严重失衡,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由东至西逐渐转移,工业分布从东部扩展到广大中西部地区,布局趋向合理均衡。
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最早开始了近代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战略,“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来一批基础工业设施,迅速涌现出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前期受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开展“三线”建设,由此工业化扩展到广大中西部地区。工业布局的优化,促进了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
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过程,与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的演变是党和政府重视工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表现。(15分)。
【解析】首先要结合地图信息,总结归纳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特征:近代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东北的少数大城市,工业布局严重失衡,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由东至西逐渐转移,工业分布从东部扩展到广大中西部地区,布局趋向合理均衡。然后结合所学(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建设、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等)具体分析该演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最早开始了近代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战略,“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来一批基础工业设施,迅速涌现出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前期受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开展“三线”建设,由此工业化扩展到广大中西部地区。工业布局的优化,促进了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最后简要谈谈对该演变的认识: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过程,与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的演变是党和政府重视工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表现。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
交流大会的贺信》(2022年4月27日)
(1)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幅宣传画出现的主要时代背景。(10分)
答案:(1)图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工人经济、政治地位提高,他们急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图2: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图3: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0分)
【解析】第(1)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55年”并结合所学得出图1的时代背景,如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工人经济、政治地位提高,他们急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根据材料“1965”得出图2的时代背景,如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根据材料“1982”并结合所学得出图3的时代背景,如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2)先进人物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请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一人物进行例证。(5分)
答案: (2)例证:“铁人”王进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无私奉献,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5分)
【解析】第(2)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举出例证,如铁人王进喜;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无私奉献,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专练(江苏专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