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表示要“在和平中进攻”,指示部队“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还要求尽快在上海等大城市办报、办杂志等,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与柳亚子、张澜等民主人士进行沟通、交流,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政策。毛泽东意在( )
A.强调充分利用时机的重要性
B.突出报刊在斗争中的重要性
C.提醒群众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D.唤起大城市民众的革命热情
2.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应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重庆谈判( )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
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3.(2023·南通模拟)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坏铁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 )
A.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B.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
C.表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
D.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4.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戡乱时期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这些措施折射出( )
A.战略进攻对国统区的冲击
B.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
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
D.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
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从地主减租减息到“耕者有其田”,从“耕者有其田”到试办土地公债,从试办土地公债到平均分配土地。这些政策的调整( )
A.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为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
D.导致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6.(2023·南京模拟)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开展了统一货币工作,如华东解放区发行统一的华中币,收回和统一原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币值不等的地方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的背景是( )
A.解放区的巩固与扩大
B.战略决战已取得完全胜利
C.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D.国家货币制度统一与稳定
7.(2023·南通模拟)下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伍拾圆。据此可知,该套人民币( )
A.展示出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B.助力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体现了政治上的工农联盟
D.遏制了国统区的法币通货膨胀
8.20世纪4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我两路南出后…… (敌)为要抽出几十个旅守备长江、汉水、平汉各地,不但有大减陇海线及其以北各地守备兵力之可能,且有将机动兵力一部改为守备兵力之可能。如此,则全局可能起变化。在此,毛泽东( )
A.指出了孟良崮战役的影响
B.阐明了战略进攻的意义
C.积极筹划构建第二条战线
D.意在加快推进淮海战役
9.1948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以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或30万东北流通券的比率在12月20日前收兑完法币及东北流通券;同时以行政手段收兑民间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民间存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上述做法反映国民政府( )
A.国家财政危机的日益严重化
B.加强对国统区的经济统制
C.缓解通货膨胀的政策性努力
D.致力于货币的现代化转型
10.下图为华君武1948年创作的漫画《在反革命的后台》。该漫画( )
A.体现了中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
B.折射出国民党反动派的败局已定
C.说明蒋介石集团已成众矢之的
D.表现出漫画家对联合政府的向往
11.下图为吴步乃创作于1948年的漫画《支撑得住吗 》。该作品揭示了( )
A.三大战役取得巨大胜利
B.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C.北平谈判瓦解了国民党
D.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成效显著
12.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强调:“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在执行的步骤上,则应按问题的性质及情况,分别处理。”这( )
A.使中国共产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B.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C.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需要
13.在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特別提醒全党,只有将城市的生产建设工作恢复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了,并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的政权才能够巩固。否则,党和人民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这次会议( )
A.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和方针
B.提出了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的任务
C.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4.取消领事裁判权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重点之一。经与英美等国多次谈判,1930年达成取消的初步协议。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才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的桎梏。这一变迁折射出( )
A.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国内国际政局的变动
C.民众主权意识的觉醒
D.国际法得到普遍认可
15.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各地留下的足迹。其体现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精神的传承
C.革命重心的变动
D.革命中心的转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5分。
16.(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给中央军委指示中提出,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材料二
材料三 1947年9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材料四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共双方军队人数变化与革命战略转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二十四 人民解放战争
(3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表示要“在和平中进攻”,指示部队“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还要求尽快在上海等大城市办报、办杂志等,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与柳亚子、张澜等民主人士进行沟通、交流,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政策。毛泽东意在( )
A.强调充分利用时机的重要性
B.突出报刊在斗争中的重要性
C.提醒群众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D.唤起大城市民众的革命热情
【解析】选B。据材料“还要求尽快在上海等大城市办报、办杂志等,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与柳亚子、张澜等民主人士进行沟通、交流,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政策”,可知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张通过创办报刊杂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政策,突出报刊在斗争中的重要性,故选B;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体现了毛泽东强调充分利用时机的重要性,而材料强调创办报刊,排除A;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醒:务必不要松懈,保持警惕性,要严防国内外反动派以包括战争在内的各种方式进行的破坏和捣乱,排除C;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主张和平民主建国,暂时不会唤起大城市民众的革命热情,排除D。
2.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应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重庆谈判( )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
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解析】选C。据材料“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实施宪政,应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可知,重庆谈判主张实行宪政,和平民主建国,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故选C;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基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国民党谈判的目的是为内战争取时间,排除B、D。
3.(2023·南通模拟)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坏铁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 )
A.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B.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
C.表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
D.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解析】选B。“1946年4月16日”是国民党发动内战之前,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和平建国纲领,内战一触即发,中国共产党破坏“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是为了防备国民党的军事进攻,“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停止破坏铁路,“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这是因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解放战争进入进攻阶段,保留这些设施及人员对解放战争的进行及以后的建设有利,所以,这一变化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故选B;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进攻阶段,停止破坏铁路,“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的目的是保障解放战争的进行,并且出于建立新政权的需要,主要目的不是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排除A;1948年秋,决战时期成熟,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排除C;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排除D。
4.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戡乱时期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这些措施折射出( )
A.战略进攻对国统区的冲击
B.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
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
D.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
【解析】选B。从材料看到,国民政府采取非常措施维系国统区秩序,这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B正确;1947年5月“战略进攻”尚未开始,排除;C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D“失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从地主减租减息到“耕者有其田”,从“耕者有其田”到试办土地公债,从试办土地公债到平均分配土地。这些政策的调整( )
A.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为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
D.导致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耕者有其田”“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有利于增强农民对革命的支持和认可,推动解放战争的进程,故选A;解放战争属于内战,不属于民族战争,排除B;生产资料仍然是私人所有,并未改变,排除C;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
6.(2023·南京模拟)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开展了统一货币工作,如华东解放区发行统一的华中币,收回和统一原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币值不等的地方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的背景是( )
A.解放区的巩固与扩大
B.战略决战已取得完全胜利
C.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D.国家货币制度统一与稳定
【解析】选A。据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开展了统一货币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可知党一直重视根据地的货币发行工作,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和巩固,为了尽快恢复解放区的经济秩序,党和国家决定统一发行人民币,故选A;1949年1月三大战役基本结束标志着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时期是1949—1952年底,排除C;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与解放区存在不同的货币发行体系,国家货币制度并不统一,排除D。
7.(2023·南通模拟)下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伍拾圆。据此可知,该套人民币( )
A.展示出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B.助力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体现了政治上的工农联盟
D.遏制了国统区的法币通货膨胀
【解析】选C。据图片信息,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工人和农民的装扮,象征着工农联盟,故选C;图片中的纪年方式依然采用民国纪年,说明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A;“民国三十八年”是指1949年,战略进攻已经结束,排除B;材料中人民币主要在解放区流通,排除D。
8.20世纪4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我两路南出后…… (敌)为要抽出几十个旅守备长江、汉水、平汉各地,不但有大减陇海线及其以北各地守备兵力之可能,且有将机动兵力一部改为守备兵力之可能。如此,则全局可能起变化。在此,毛泽东( )
A.指出了孟良崮战役的影响
B.阐明了战略进攻的意义
C.积极筹划构建第二条战线
D.意在加快推进淮海战役
【解析】选B。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不但有大减陇海线及其以北各地守备兵力之可能,且有将机动兵力一部改为守备兵力之可能”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南下,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既是国民党军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环节的中原地区,到1947年底,战争已经主要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因此,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南下后,国民党军队的部署将会变动,从而使得战争全局发生变化,阐明了战略进攻的意义,故选B。孟良崮战役发生在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阶段,与材料的战略进攻阶段不符,排除A;第二条战线是解放战争期间在国统区内,中国共产党组建的统一战线,与解放军南下无关,排除C;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排除D。
9.1948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以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或30万东北流通券的比率在12月20日前收兑完法币及东北流通券;同时以行政手段收兑民间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民间存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上述做法反映国民政府( )
A.国家财政危机的日益严重化
B.加强对国统区的经济统制
C.缓解通货膨胀的政策性努力
D.致力于货币的现代化转型
【解析】选A。材料未涉及对国统区的经济统制,排除B;材料做法会加剧通货膨胀,排除C;金圆券的发行并非货币现代化的表现,排除D。
10.下图为华君武1948年创作的漫画《在反革命的后台》。该漫画( )
A.体现了中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
B.折射出国民党反动派的败局已定
C.说明蒋介石集团已成众矢之的
D.表现出漫画家对联合政府的向往
【解析】选B。这幅漫画展示的是:蒋介石推出了赵、钱、孙、李诸介石,在帝国主义导演下打着“反内战”“反独裁”等民主的幌子,企图通过欺骗人民挽救即将灭亡的局面,故选B;材料没有对该漫画的艺术风格进行描述,无法体现中西方艺术风格融合,排除A;漫画中涉及美帝国主义,可知不仅是强调蒋介石集团这一反革命,还体现了其帝国主义后台,排除C;漫画只能表现对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的嘲讽,无法体现对联合政府的向往,排除D。
11.下图为吴步乃创作于1948年的漫画《支撑得住吗 》。该作品揭示了( )
A.三大战役取得巨大胜利
B.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C.北平谈判瓦解了国民党
D.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成效显著
【解析】选D。据所学,人民解放军于1947年6月开始战略进攻,再结合漫画题目《支撑得住吗 》以及漫画中枪支上的US标志,可知该作品揭示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成效显著,故选D;三大战役结束时间是1949年1月,这与漫画创作的时间不一致,排除A;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排除B;北平谈判是在1949年4月,排除C。
12.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强调:“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在执行的步骤上,则应按问题的性质及情况,分别处理。”这( )
A.使中国共产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B.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C.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需要
【解析】选D。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月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在望,中共中央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有利于逐步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故选D;“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夸大化,一份指示不可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排除A;“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排除B;“新中国”不合时空,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排除C。
13.在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特別提醒全党,只有将城市的生产建设工作恢复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了,并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的政权才能够巩固。否则,党和人民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这次会议( )
A.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和方针
B.提出了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的任务
C.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城市的生产建设工作”“我们的政权才能够巩固”和“党和人民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选C。A是中共八大的内容,B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D是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故排除A、B、D。
14.取消领事裁判权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重点之一。经与英美等国多次谈判,1930年达成取消的初步协议。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才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的桎梏。这一变迁折射出( )
A.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国内国际政局的变动
C.民众主权意识的觉醒
D.国际法得到普遍认可
【解析】选B。据材料“经与英美等国多次谈判,1930年达成取消的初步协议。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才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的桎梏”,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争取取消领事裁判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最终实现,这反映了国内国际政局的变动,故选B;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当时中国政府的收回利权举措,与民众觉醒关系不大,排除C;“普遍认可”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
15.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各地留下的足迹。其体现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精神的传承
C.革命重心的变动
D.革命中心的转移
【解析】选B。据图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些足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程,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故选B;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变化,排除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与材料不符,排除C;遵义是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攻克的重镇,只在此停留十多天,不能称为革命中心,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5分。
16.(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给中央军委指示中提出,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材料二
材料三 1947年9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材料四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共双方军队人数变化与革命战略转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由弱到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略不断发展,推动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
战争初期,解放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因而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改变。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解放军及时转入战略进攻,扩大解放区,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有利于解放军的变化,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经过三大战役,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和战略战术的变化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反映了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向进攻、到战略决战,再到走向最后胜利的进程。(15分)
【解析】首先,总体概括,结合所学得出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由弱到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略不断发展,推动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其次,展开阐述,据材料一“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并结合所学得出战争初期,解放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因而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改变;据材料三“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并结合所学得出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解放军及时转入战略进攻,扩大解放区,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有利于解放军的变化,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据材料二图表数据可知,1948年到1949年初,即三大战役时期,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越了国民党军队,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最后总结,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和战略战术的变化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反映了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向进攻、到战略决战,再到走向最后胜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