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阶段评估检测(四)(世界古代史) (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专练(江苏专版)

阶段评估检测(四)(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400多处殖民地。从过程看,海外殖民通常先由某一城邦发起,它通常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这一家园被称为子邦。这一过程(  )
A.加速了西亚地区文化希腊化进程
B.缓解了希腊资源短缺的问题
C.使希腊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凸显了早期人文主义价值观
2.(2023·连云港调研)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棺椁制作于公元前600年,下表是该棺椁制作的主要材料及来源地。由此可知(  )
主要材料 来源地
木料 黎巴嫩
青金石 阿富汗
沥青 两河流域
黄金 努比亚(位于尼罗河流域)
A.埃及人成为东西方联系的桥梁
B.西亚与北非文明区首次统一起来
C.博物馆具有保存多元文化功能
D.材料多元性旨在加强文化认同感
3.(2023·苏锡常镇四市模拟)《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银钱的借贷利息为10%—25%,谷物的借贷利息则为20% —33.3%;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不仅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并且可以把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卖为奴隶。这反映古巴比伦(  )
A.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主
B.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C.自由民不享有政治权利
D.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建立
4.(2023·南京模拟)希波战争后,柏拉图三次说到波斯兵力胜过雅典,无论是马拉松战役还是萨拉米斯海战,雅典均是以弱胜强。伊索克拉底在《泛希腊集会辞》中指出,希波战争时雅典面对波斯强大的海军和部分希腊人的背信弃义,决心为了“自由”而战。这些言论(  )
A.使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培育塑造公民的勇敢品格
C.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D.借助战争来建构国家形象
5.(2024·常熟模拟)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希腊著作《厄立特里亚海航记》中首次提到阿克苏姆王国。阿杜利斯是阿克苏姆王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来自意大利、埃及和印度的铁器、棉布和酒源源不断运到此地,同时运出大量的黄金、象牙和香料。据此推断,阿克苏姆王国繁荣得益于(  )
A.古希腊的殖民活动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西非农业的发展
6.雅典人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本意旨在防止一些人由于权力过于膨胀而危及民主政体,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排斥“精英”或者“英雄”的工具,常常放逐有功之人,使德才兼备之人遭排斥。对于“陶片放逐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出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表现出原始民主政治的虚假
C.利于维护城邦的持久稳定
D.成为现代民主制的直接源头
7.(2023·南通模拟)进入中世纪,抄写成为僧侣获取功德的重要途径,“每一封信、每一行字和每一个标点, 都意味着一项原罪获得了宽恕”。他们抄写的书籍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现象表明基督教会(  )
A.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C.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代西欧文化
D.有力维护了西欧封建主的统治
8.(2023·南通模拟)877年,法兰克王国路易二世在即位仪式上宣读誓词:“我,路易,由于上帝的慈悲和人民的选举,被设立为王。”1108年,路易六世加冕时,教士在涂油礼之前再次询问在场民众是否同意路易六世做他们的国王。这表明当时(  )
A.民众选举影响王权的合法性
B.国王已成为最高专制统治者
C.王权与教权斗争在逐渐强化
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
9.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中不管是市长、法官、贵族、教士或作坊主、商人,还是受雇佣的帮工、学徒,乃至从农村逃来而住满期限的农奴,尽管财产方面存在差别,然而在法律身份上都是平等的自由人。他们可以自由支配他们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们的人身一样,而不受领主的管制。这一状况(  )
A.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割据局面
B.削弱了君主专制统治
C.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教会控制城市
10.(2023·盐城模拟)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率领一支庞大商队,带着100头骆驼驮着的黄金前往麦加,史称“黄金朝圣”。 1339年,欧洲地图上首次出现了曼萨·穆萨和马里帝国。以上史实表明(  )
A.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B.欧亚非三洲的宗教趋于同质化
C.国家实力取决于区域位置优势
D.交流使西非文明国际影响扩大
11.有学者指出,日本“武士与下属建立主从契约关系。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即认同下属拥有土地等权利,同时给予其新的权利,并对下属加以保护。另一方面,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这种“契约关系”(  )
A.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
B.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状态
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12.玛雅文字的组成原则和苏美尔文字的组成原则基本类似,都利用了语标和语言符号。玛雅文字的语音符号多半是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这同日语的假名符号和迈锡尼时代希腊的B类线性文字音节表一样。这说明(  )
A.玛雅文明受欧亚文明影响
B.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多元性
C.玛雅文字已经被释读成功
D.人类的创造力具有普遍性
13.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他们的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西班牙征服者消灭了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后,当地人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知识与文化。这说明(  )
A.西班牙征服者破坏了美洲文明
B.印第安人的教育体系不完整
C.美洲文明发展具有严重封闭性
D.文明的传承需要多阶层参与
14.(2023·南通模拟)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  )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
15.(2023·徐州调研)如下是欧洲帆船的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
A.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B.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贸易
C.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
D.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发展
16.下表是《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对该表内容解读最合理的是(  )
约公元前7000年 河姆渡文化,种植稻谷,饲养猪、水牛,有木构建筑
约公元前5000年 墨西哥地区,开始种植玉米,人类定居生活
约公元前3500年 埃及,创造文字、产生王权
公元前2千纪 希腊克里特文明,出现宫廷建筑、象形文字
A.中国最早产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B.历史地理条件造就不同文明成果
C.认识文化遗存主要依靠文献记载
D.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现了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宫殿遗址。在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宫殿走廊与厅堂墙上用油彩描绘的壁画,其中最经典的是一幅名为“侍酒者”的画作。画中一位年轻侍者用双臂托起一尊细长的尖头酒杯,杯口泛起酒沫状的液体。这个青年的胡须剃得十分干净,额头饱满,卷发,眼睛深黑。宫殿里有描绘姑娘翩翩起舞、展现拳击搏击以及反映海洋生命的壁画,还有描绘身着蓝色华丽服装的男女权贵参加仪式的壁画,也有描绘非常逼真、活灵活现的蛇女神和女祭司的壁画。这些壁画与《奥德赛》《伊利亚特》描绘的场景有不少重合之处。伊文思惊叹:“在造型美与画面的生动性方面,无论是埃及人还是古希腊人,都无法企及克里特艺术家的高度。”
——摘编自[英]唐纳德·A.麦肯齐《克里特岛迷宫》
(1)据材料概括克诺索斯宫殿壁画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克诺索斯宫殿壁画对重现克里特文明的意义。(6分)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唐山某中学举行了一次主题为“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并存”的探究学习活动,搜集部分史料如下。
材料一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摘编自《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大秦国者,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其王号麻罗弗,以帛织出金字缠头,所坐之物,则织以丝罽……有他国进贡者,拜于阶戺之下,祝寿而退……递年,大食国王号素丹遣人进贡。如国内有警,即令大食措置兵甲,前来抚定。所食之物,多饭饼肉,不饮酒,用金银器,以匙挑之。食已,即以金盘贮水濯手。土产琉璃、珊瑚、生金、花锦、缦布、红马脑、真珠。天竺国其属也。
——摘编自周去非《岭外代答》
(1)依据材料一、二记载,可以从中提取大秦哪些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6分)
(2)请从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及古代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三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并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语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成果、历史遗存、著名人物、重要发明等)(7分)
19.(13分)(2023·南京调研)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4—15 世纪,当伦敦商人还属于中世纪市民阶层的时候,便逐渐活跃在舞台上。随着海内外商业的蓬勃发展,中世纪基督教“守贫节欲”的道德规范逐渐被“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的观念取代,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英国渐渐兴起。他们抓住了社会经济转型的有利环境和时机,使自身成长为一个不可令人小觑的社会阶层。商人对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徐沁萍《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社会形象与社会评价》
材料二 自16世纪起,面临着西方商人仗剑经营的激烈竞争,中国商人与其展开了角逐。他们把不仅受当地人欢迎,同时也被西班牙人喜爱的商品运送到东南亚,中国商人不仅在鹿皮产地与荷兰人争夺,还在销售市场与外国人争夺销售渠道,在短时间内再度垄断暹罗与日本之间的鹿皮贸易;17世纪中国商人联合当地居民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掠夺金刚钻的计划。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4—15世纪英国商人成长的“有利环境”,简述商人成长对英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商人面临激烈竞争的内外因素,并概括其与外国商人竞争的方式。说明中外商人具备的共同品质。(7分)
20.(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爆发战争,唐军战败。唐朝随军书记官杜环作为战俘来到大食,生活了十多年。他记载了自己的见闻:大食“今吞灭四五十国,皆为所役属,多分其兵镇守,其境尽于西海焉”。“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郛郭(城)之内,鄽闬(门)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凑(指车),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在库法城内“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睘、吕礼”。
——据[唐]杜佑《通典》整理
材料二 到过中国广州经商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记载,“外国商船抵埠,官吏取其货物而收藏之,一季之船既全入口,官吏征百分之三十关税后,乃将货交还原主发卖。国王有悦意之货,则以现金及最高购价,付之商人也。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伊拉克商人来此方者,皆颂声载道也”。
——摘编自苏莱曼《苏莱曼东游记》(851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并从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的角度概述当时的阿拉伯帝国。(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交往。(6分)阶段评估检测(四)(世界古代史)
(7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400多处殖民地。从过程看,海外殖民通常先由某一城邦发起,它通常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这一家园被称为子邦。这一过程(  )
A.加速了西亚地区文化希腊化进程
B.缓解了希腊资源短缺的问题
C.使希腊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凸显了早期人文主义价值观
【解析】选B。据材料“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子邦”可知,城邦时代,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殖民地,这反映了希腊山多地少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资源较短缺,人口的迁移、建立海外殖民地可以缓解希腊资源短缺的问题,故选B;加速了西亚地区文化希腊化进程的是公元前4世纪晚期的亚历山大远征,这与题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是希腊城邦时代,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使希腊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与史实不符,排除C;早期人文主义价值观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运动,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D。
2.(2023·连云港调研)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棺椁制作于公元前600年,下表是该棺椁制作的主要材料及来源地。由此可知(  )
主要材料 来源地
木料 黎巴嫩
青金石 阿富汗
沥青 两河流域
黄金 努比亚(位于尼罗河流域)
A.埃及人成为东西方联系的桥梁
B.西亚与北非文明区首次统一起来
C.博物馆具有保存多元文化功能
D.材料多元性旨在加强文化认同感
【解析】选C。结合表格可知,古埃及的棺椁制作材料中,有来自黎巴嫩的木料、阿富汗的青金石、两河流域的沥青和努比亚的黄金,这些来自不同文明,代表不同文化的文物现在都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体现了博物馆具有保存多元文化功能,故选C;结合表格可知,古埃及棺椁制作材料的来源地黎巴嫩、阿富汗、两河流域均位于亚洲,努比亚位于非洲,这些只是同一地区或较近地区的文化交流,并不能代表埃及人成为东西方联系的桥梁,排除A;材料中只体现古埃及棺椁制作材料来源于西亚与北非,但没有体现古埃及将这些文明区“首次”统一起来,排除B;材料中只体现古埃及棺椁制作材料来源的多元,但是并没有体现其使用多元材料的目的是加强文化认同感,排除D。
3.(2023·苏锡常镇四市模拟)《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银钱的借贷利息为10%—25%,谷物的借贷利息则为20% —33.3%;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不仅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并且可以把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卖为奴隶。这反映古巴比伦(  )
A.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主
B.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C.自由民不享有政治权利
D.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建立
【解析】选B。据材料“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卖为奴隶”可知,债务人没有能力偿还借债时,要以田地房产、妻子儿女以及自身补偿债权人,突出反映了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的特点,故选B;材料中没有把城邦中工商业与其他经济进行比较,得不出“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主”的结论,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对奴隶主利益的维护,不能得出自由民的政治权利状况,排除C;此时古巴比伦已经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
4.(2023·南京模拟)希波战争后,柏拉图三次说到波斯兵力胜过雅典,无论是马拉松战役还是萨拉米斯海战,雅典均是以弱胜强。伊索克拉底在《泛希腊集会辞》中指出,希波战争时雅典面对波斯强大的海军和部分希腊人的背信弃义,决心为了“自由”而战。这些言论(  )
A.使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培育塑造公民的勇敢品格
C.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D.借助战争来建构国家形象
【解析】选D。据材料“雅典均是以弱胜强”“决心为了‘自由’而战”可知二者通过强调希腊以弱胜强和为了“自由”而战的说法引导民众对国家至上的城邦意识产生精神认同,说明这些言论借助战争来构建国家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故选D;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宗教信仰与偶像崇拜等多种思想并存,材料并未体现民众对各种社会思想的认同差异,无法得出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的结论,排除A;材料中二人的言论主要从国家的角度强调民众对国家的集体认可,而不是公民个人的荣誉、品格,排除B;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在东方各地传播的结果,排除C。
5.(2024·常熟模拟)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希腊著作《厄立特里亚海航记》中首次提到阿克苏姆王国。阿杜利斯是阿克苏姆王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来自意大利、埃及和印度的铁器、棉布和酒源源不断运到此地,同时运出大量的黄金、象牙和香料。据此推断,阿克苏姆王国繁荣得益于(  )
A.古希腊的殖民活动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西非农业的发展
【解析】选B。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厄立特里亚海航记》记载了阿克苏姆王国对外贸易繁荣,阿杜利斯是阿克苏姆王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物资交流频繁,可知阿克苏姆王国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B正确;材料只是说希腊著作中记载了阿克苏姆王国,不能证明古希腊的殖民活动促进阿克苏姆王国繁荣,排除A;阿拉伯帝国建立于8世纪,时间不符,排除C;阿克苏姆王国在东北非洲,排除D。
6.雅典人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本意旨在防止一些人由于权力过于膨胀而危及民主政体,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排斥“精英”或者“英雄”的工具,常常放逐有功之人,使德才兼备之人遭排斥。对于“陶片放逐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出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表现出原始民主政治的虚假
C.利于维护城邦的持久稳定
D.成为现代民主制的直接源头
【解析】选A。据材料“常常放逐有功之人,使德才兼备之人遭排斥”可知,陶片放逐法常常放逐有功之人,成为排斥“精英”或“英雄”的工具,体现出直接民主的弊端,故选A;雅典的直接民主是奴隶主民主,并非原始民主,排除B;陶片放逐法使德才兼备之人遭排斥,不利于维护城邦的持久稳定,排除C;雅典民主是现代民主制的源头,但是“直接源头”的说法错误,排除D。
7.(2023·南通模拟)进入中世纪,抄写成为僧侣获取功德的重要途径,“每一封信、每一行字和每一个标点, 都意味着一项原罪获得了宽恕”。他们抄写的书籍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现象表明基督教会(  )
A.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C.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代西欧文化
D.有力维护了西欧封建主的统治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教会鼓励僧侣通过抄写获得功德,抄写的内容比较广泛,“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行为客观上有利于古代西欧文化的保存,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故选C;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教会僧侣的抄写有利于古代西欧文化的保存,没有涉及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社会的重要地位,排除A;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教会僧侣的抄写有利于古代西欧文化的保存,没有涉及基督教会对西欧社会精神生活的控制,排除B;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教会僧侣的抄写有利于古代西欧文化的保存,没有涉及基督教会的作用,排除D。
8.(2023·南通模拟)877年,法兰克王国路易二世在即位仪式上宣读誓词:“我,路易,由于上帝的慈悲和人民的选举,被设立为王。”1108年,路易六世加冕时,教士在涂油礼之前再次询问在场民众是否同意路易六世做他们的国王。这表明当时(  )
A.民众选举影响王权的合法性
B.国王已成为最高专制统治者
C.王权与教权斗争在逐渐强化
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
【解析】选A。据材料“由于上帝的慈悲和人民的选举,被设立为王”“教士在涂油礼之前再次询问在场民众是否同意路易六世做他们的国王”,可知当时路易二世和路易六世继位国王在一定程度上遵从了民众的意愿,故选A;中古欧洲的王权属于有限王权,受到教权、贵族和市民阶层的制约,排除B;“由于上帝的慈悲和人民的选举”“教士在涂油礼之前……”说明当时王权与教权是同盟关系,排除C;13世纪以来随着王权的不断增强,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排除D。
9.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中不管是市长、法官、贵族、教士或作坊主、商人,还是受雇佣的帮工、学徒,乃至从农村逃来而住满期限的农奴,尽管财产方面存在差别,然而在法律身份上都是平等的自由人。他们可以自由支配他们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们的人身一样,而不受领主的管制。这一状况(  )
A.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割据局面
B.削弱了君主专制统治
C.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教会控制城市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城市市民在法律身份上都是平等的自由人,可以自由支配财产,自由、平等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促进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在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下,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与材料无关,排除A;西欧是封君封臣制度,不是君主专制,排除B;城市市民在法律身份上都是平等的自由人不利于教会控制城市,排除D。
10.(2023·盐城模拟)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率领一支庞大商队,带着100头骆驼驮着的黄金前往麦加,史称“黄金朝圣”。 1339年,欧洲地图上首次出现了曼萨·穆萨和马里帝国。以上史实表明(  )
A.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B.欧亚非三洲的宗教趋于同质化
C.国家实力取决于区域位置优势
D.交流使西非文明国际影响扩大
【解析】选D。据材料“马里国王……带着100头骆驼驮着的黄金前往麦加”可知,地处西非的马里与西亚之间有联系,由材料“欧洲地图上首次出现了曼萨·穆萨和马里帝国”可知,马里与欧洲之间有联系,因此,“交流使西非文明国际影响扩大”的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的,排除A;B表述不符合史实,欧亚非三大洲每个地方宗教信仰的情况各不相同,排除B;材料中没有关于国家实力受区域位置影响的信息,无法得出国家实力取决于区域位置优势的结论,排除C。
11.有学者指出,日本“武士与下属建立主从契约关系。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即认同下属拥有土地等权利,同时给予其新的权利,并对下属加以保护。另一方面,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这种“契约关系”(  )
A.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
B.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状态
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解析】选A。据材料“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可得这种“契约关系”是双向的权利和义务,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故选A;材料中强调的是主从契约关系,不是平等关系,排除B;材料叙述武士与下属的关系,与强化中央集权体制无关,且根据所学知识,幕府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排除C;材料只提到武士与下属的关系,不同阶层间的关系无法体现,且被统治阶层仍然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排除D。
12.玛雅文字的组成原则和苏美尔文字的组成原则基本类似,都利用了语标和语言符号。玛雅文字的语音符号多半是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这同日语的假名符号和迈锡尼时代希腊的B类线性文字音节表一样。这说明(  )
A.玛雅文明受欧亚文明影响
B.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多元性
C.玛雅文字已经被释读成功
D.人类的创造力具有普遍性
【解析】选D。据材料“玛雅文字的组成原则和苏美尔文字的组成原则基本类似……玛雅文字的语音符号……同日语的假名符号和迈锡尼时代希腊的B类线性文字音节表一样”可知,玛雅文字的组成原则、语音符号与其他文字相似,说明人类的创造力具有普遍性,故选D;美洲文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呈现出基本独立发展的特征,因此受欧亚文明影响的说法错误,排除A;世界文明各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B说法本身正确,但是材料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B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材料说明玛雅文字在组成原则、语音符号等方面与其他文字具有共性,“释读成功”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
13.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他们的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西班牙征服者消灭了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后,当地人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知识与文化。这说明(  )
A.西班牙征服者破坏了美洲文明
B.印第安人的教育体系不完整
C.美洲文明发展具有严重封闭性
D.文明的传承需要多阶层参与
【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文明传播范围狭小,最后因西班牙的入侵而消失,说明文明的传承需要多阶层参与,D正确;西班牙征服者破坏了美洲文明是其文明消失的原因之一,但该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与印第安人的教育体系不完整无关,B排除;材料与美洲文明的封闭性无关,C排除。
14.(2023·南通模拟)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  )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
【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的世袭王朝,据材料“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和“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汇集了拜占庭文化、古希腊文化和阿拉伯自身民族文化,这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B;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统称为“希腊化世界”,阿拉伯帝国并不属于希腊化世界,排除A;奥斯曼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吸收欧洲文化,阿拔斯王朝和哈里发麦蒙为阿拉伯帝国的王朝和统治者,没有涉及日耳曼人,排除D。
15.(2023·徐州调研)如下是欧洲帆船的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
A.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B.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贸易
C.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
D.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发展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三幅图信息可以看出,原来欧洲的帆船传到阿拉伯后,经过改造,再传入欧洲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反映出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技术得以改进与提高,故选D;材料没有把欧洲与世界进行比较,得不出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贸易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排除B;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排除C。
16.下表是《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对该表内容解读最合理的是(  )
约公元前7000年 河姆渡文化,种植稻谷,饲养猪、水牛,有木构建筑
约公元前5000年 墨西哥地区,开始种植玉米,人类定居生活
约公元前3500年 埃及,创造文字、产生王权
公元前2千纪 希腊克里特文明,出现宫廷建筑、象形文字
A.中国最早产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B.历史地理条件造就不同文明成果
C.认识文化遗存主要依靠文献记载
D.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解析】选B。据表格信息,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的限制,河姆渡文化、墨西哥玛雅文化、古埃及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在文字、建筑、国家制度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故选B;最早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于西亚地区,排除A;认识文化遗存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考古遗迹、文献记载和历史传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C;表格信息中克里特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现了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宫殿遗址。在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宫殿走廊与厅堂墙上用油彩描绘的壁画,其中最经典的是一幅名为“侍酒者”的画作。画中一位年轻侍者用双臂托起一尊细长的尖头酒杯,杯口泛起酒沫状的液体。这个青年的胡须剃得十分干净,额头饱满,卷发,眼睛深黑。宫殿里有描绘姑娘翩翩起舞、展现拳击搏击以及反映海洋生命的壁画,还有描绘身着蓝色华丽服装的男女权贵参加仪式的壁画,也有描绘非常逼真、活灵活现的蛇女神和女祭司的壁画。这些壁画与《奥德赛》《伊利亚特》描绘的场景有不少重合之处。伊文思惊叹:“在造型美与画面的生动性方面,无论是埃及人还是古希腊人,都无法企及克里特艺术家的高度。”
——摘编自[英]唐纳德·A.麦肯齐《克里特岛迷宫》
(1)据材料概括克诺索斯宫殿壁画的特点。(6分)
答案:(1)特点:题材多样;艺术水平高;凸显社会生活;宗教色彩浓厚。(6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这些壁画与《奥德赛》《伊利亚特》描绘的场景有不少重合之处”“在造型美与画面的生动性方面,无论是埃及人还是古希腊人,都无法企及克里特艺术家的高度”等信息得出克诺索斯宫殿壁画的特点是题材多样,艺术水平高;而且凸显社会生活;宗教色彩浓厚。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克诺索斯宫殿壁画对重现克里特文明的意义。(6分)
答案: (2)意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明《荷马史诗》有真实的一面;将考古实物与历史传说相互印证,借以了解克里特文明的内涵;拓展了西方文明的源头。(6分)
【解析】第(2)题据材料“宫殿里有描绘姑娘翩翩起舞、展现拳击搏击以及反映海洋生命的壁画,还有描绘身着蓝色华丽服装的男女权贵参加仪式的壁画,也有描绘非常逼真、活灵活现的蛇女神和女祭司的壁画”得出这些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明《荷马史诗》有真实的一面;将考古实物与历史传说相互印证,借以了解克里特文明的内涵;拓展了西方文明的源头。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唐山某中学举行了一次主题为“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并存”的探究学习活动,搜集部分史料如下。
材料一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摘编自《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大秦国者,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其王号麻罗弗,以帛织出金字缠头,所坐之物,则织以丝罽……有他国进贡者,拜于阶戺之下,祝寿而退……递年,大食国王号素丹遣人进贡。如国内有警,即令大食措置兵甲,前来抚定。所食之物,多饭饼肉,不饮酒,用金银器,以匙挑之。食已,即以金盘贮水濯手。土产琉璃、珊瑚、生金、花锦、缦布、红马脑、真珠。天竺国其属也。
——摘编自周去非《岭外代答》
(1)依据材料一、二记载,可以从中提取大秦哪些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6分)
答案:(1)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贸易往来;丝织品深受欢迎;与古印度关系紧密;国力强大,国用富饶;金银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实行王权统治。(每点2分,总计6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和材料二“大秦国者,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可知商品经济繁荣;据材料一“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贸易往来;据材料二“以帛织出金字缠头,所坐之物,则织以丝罽”可知丝织品深受欢迎;据材料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材料二“天竺国其属也”可知与古印度关系紧密;据材料二“有他国进贡者,拜于阶戺之下,祝寿而退”可知国力强大,实行王权统治;据材料一“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可知国用富饶;据材料一“(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可知金银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2)请从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及古代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三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并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语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成果、历史遗存、著名人物、重要发明等)(7分)
答案: (2)示例一:古代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在北非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建立起完善的官僚系统,实行法老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几乎与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金字塔是古埃及的特色建筑,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上的超高水平。尼罗河特产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庄稼一年三熟、人类第一部每年365天的历法、发明复活和末日审判的神话、木乃伊制作技术)
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它内容丰富、辉煌灿烂,成为人类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7分)
示例二:古代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最初的文明。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确保了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并颁布了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的《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洪水与方舟的传说的最早版本就是在这里诞生。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十进位、解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区别恒星与行星、设置闰月、空中花园、种植大麦和小麦等、修建巨大的灌溉系统)
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是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7分)
示例三: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
公元前3千纪,在南亚大陆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建立种姓制度。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这一数字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后称为“阿拉伯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梵文、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石窟佛塔建筑)
古印度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影响了印度,还影响了整个世界,直至今天。(7分)
(解说词需包括开头和结语3分,主体4分)
【解析】第(2)题首先按题目所给要求,任选一处文明发源地作为标题,开头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所选区域的时空观念。如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在北非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其次主体处应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解说顺序,可根据题目要求按并列关系阐述其主要内容。最后对所选文明发源地做整体评价,通过解说的形式全面认识文明发源地。
19.(13分)(2023·南京调研)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4—15 世纪,当伦敦商人还属于中世纪市民阶层的时候,便逐渐活跃在舞台上。随着海内外商业的蓬勃发展,中世纪基督教“守贫节欲”的道德规范逐渐被“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的观念取代,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英国渐渐兴起。他们抓住了社会经济转型的有利环境和时机,使自身成长为一个不可令人小觑的社会阶层。商人对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徐沁萍《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社会形象与社会评价》
材料二 自16世纪起,面临着西方商人仗剑经营的激烈竞争,中国商人与其展开了角逐。他们把不仅受当地人欢迎,同时也被西班牙人喜爱的商品运送到东南亚,中国商人不仅在鹿皮产地与荷兰人争夺,还在销售市场与外国人争夺销售渠道,在短时间内再度垄断暹罗与日本之间的鹿皮贸易;17世纪中国商人联合当地居民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掠夺金刚钻的计划。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4—15世纪英国商人成长的“有利环境”,简述商人成长对英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答案:(1)有利环境: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兴起;教会控制力的逐渐减弱;新航路的开辟,工商业复兴和繁荣,城市的兴起;中世纪传统的财富观被打破。(任答三点,3分)
积极影响:开拓了英国的海外市场;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利于提高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社会转型);促进重商主义兴起。(任答三点,3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有利环境,据材料一“早在14—15世纪……随着海内外商业的蓬勃发展”和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工商业复兴和繁荣;据材料一“中世纪基督教‘守贫节欲’的道德规范逐渐被‘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的观念取代”和所学可得,教会控制力的逐渐减弱、中世纪传统的财富观被打破;据材料一“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所学可得,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和城市的兴起。第二问影响,据材料一“商人对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和所学可得,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利于提高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社会转型)及促进重商主义兴起等。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商人面临激烈竞争的内外因素,并概括其与外国商人竞争的方式。说明中外商人具备的共同品质。(7分)
答案: (2)因素:外因:西方商人在政府的支持和军队的保护下进行殖民贸易。
内因:中国商人受到重农抑商和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2分)
方式: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争夺销售渠道垄断贸易;联合本土居民破坏殖民计划。(3分)
品质:开拓进取;诚实守信;智慧创新等。(任答两点,2分)
【解析】第(2)题第一问因素,外因:据材料二“面临着西方商人仗剑经营的激烈竞争”和所学可知,西方商人在政府的支持和军队的保护下进行殖民贸易;内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商人受到重农抑商和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第二问方式,据材料二“同时也被西班牙人喜爱的商品运送到东南亚”可得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据材料二“还在销售市场与外国人争夺销售渠道”可得争夺销售渠道垄断贸易;据材料二“17世纪中国商人联合当地居民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掠夺金刚钻的计划”可得联合本土居民破坏殖民计划。第三问品质,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如开拓进取;诚实守信;智慧创新等。
20.(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爆发战争,唐军战败。唐朝随军书记官杜环作为战俘来到大食,生活了十多年。他记载了自己的见闻:大食“今吞灭四五十国,皆为所役属,多分其兵镇守,其境尽于西海焉”。“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郛郭(城)之内,鄽闬(门)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凑(指车),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在库法城内“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睘、吕礼”。
——据[唐]杜佑《通典》整理
材料二 到过中国广州经商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记载,“外国商船抵埠,官吏取其货物而收藏之,一季之船既全入口,官吏征百分之三十关税后,乃将货交还原主发卖。国王有悦意之货,则以现金及最高购价,付之商人也。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伊拉克商人来此方者,皆颂声载道也”。
——摘编自苏莱曼《苏莱曼东游记》(851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并从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的角度概述当时的阿拉伯帝国。(8分)
答案:(1)史料价值:材料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可以作为研究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习俗方面的第一手史料;文中关于在阿拉伯的唐朝工匠的记录,是研究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的见证;作为随军书记官,作者的记录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4分)
概述:实行政教合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商贸发达;善于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经过大规模扩张已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伴随着帝国扩张广泛传播;阿拉伯商人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史料价值,据材料一“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爆发战争,唐军战败。唐朝随军书记官杜环作为战俘来到大食,生活了十多年。他记载了自己的见闻”可知,材料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可以作为研究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习俗方面的第一手史料;据材料一“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睘、吕礼”可知,文中关于在阿拉伯的唐朝工匠的记录,是研究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的见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随军书记官,作者的记录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二问概述,据材料一“今吞灭四五十国,皆为所役属,多分其兵镇守,其境尽于西海焉……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郛郭(城)之内,鄽闬(门)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凑(指车),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概括为实行政教合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商贸发达;善于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经过大规模扩张已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伴随着帝国扩张广泛传播;阿拉伯商人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交往。(6分)
答案:(2)唐朝的文化和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手工艺技术通过多种渠道传入阿拉伯,并由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更广大的区域,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当时唐朝与阿拉伯都是强盛大国,两国的交往不仅促进了各自的进一步繁盛,也共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大量阿拉伯人定居中国,逐渐被吸收、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唐朝政府对聚居的阿拉伯人因俗而治,丰富了唐朝的治理制度;由于唐朝强化对西域的管理,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张,导致双方发生战争,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格局。(6分)
【解析】第(2)题据材料一“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睘、吕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文化和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手工艺技术通过多种渠道传入阿拉伯,并由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更广大的区域,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当时唐朝与阿拉伯都是强盛大国,两国的交往不仅促进了各自的进一步繁盛,也共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材料二“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可知,大量阿拉伯人定居中国,逐渐被吸收、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唐朝政府对聚居的阿拉伯人因俗而治,丰富了唐朝的治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唐朝强化对西域的管理,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张,导致双方发生战争,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阶段评估检测(四)(世界古代史) (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专练(江苏专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