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罗城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3分)小明记录了同学们在参加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的一些成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A.1000m跑的成绩为88s 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
C.仰卧起坐1分钟40次 D.实心球投掷成绩12m
2.(3分)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汽车过后,尘土飞扬
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
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会全变红了
D.苹果从树上落下
3.(3分)下列语句中加横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5.(3分)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海市蜃楼
C.镜花水月 D.路灯下的影子
6.(3分)下列有关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长度测量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是实验误差
C.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7.(3分)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依次是74.4cm、74.3cm、74.5cm、74.3cm,则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74.38cm B.74.375cm C.74.4cm D.74.5cm
8.(3分)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反射角为( )
A.0° B.30° C.60° D.90°
9.(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10.(3分)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如果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4℃ B.0℃ C.﹣40℃ D.略高于﹣40℃
11.(3分)以下对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B.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C.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D.汽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12.(3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在20秒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相遇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2分)
13.(6分)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如图2所示,停表读数为 s,如图3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14.(4分)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该透镜对光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5.(4分)男低音高歌一曲,女高音轻声伴唱,前后两次比较,男低音音调 (选填“高”或“低”),响度大,女高音音调高,响度 (选填“大”或“小”)。
16.(4分)冻雨是一种过冷水滴,当雨滴与地面、建筑物等物体相碰时会立即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这一过程要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17.(4分)摩擦生热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 能转化为 能。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计6分)
18.(2分)画出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9.(2分)完成光路图:
20.(2分)画出图中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计28分)
21.(8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实验时,小红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2.(12分)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小明应选用 (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好处是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在第10分钟时,试管里的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要继续 热。
23.(8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蜡烛在乙图时光屏上有清晰的像,如果在此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若不移动光屏,则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 (填“凸”或“凹”)透镜。
五、计算题(8分)
24.(8分)汽车从A站出发,以90 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 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
(1)A、C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罗城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答案】A
【解答】解:A、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在200s左右。符合题意;
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不符合题意;
C、仰卧起坐1分钟40次,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掷实心球的距离可以达到12m.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解答】解:A、尘土飞扬,尘土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米粒上下翻滚,米粒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清水变红,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D、苹果从树上落下,苹果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C。
3.【答案】D
【解答】解:
A、“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C错误;
D、“轻舟已过万重山”,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答】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跟路程无关。故A错误;
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跟时间无关。故B错误;
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大小跟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都没有关系,故C错误;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
C、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答】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不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误差与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A说法不正确;
B、长度测量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是没按操作规则去做,属于错误,所以B说法不正确;
C、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选项正确;
D、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除,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答】解:物体的长度为L===74.375cm≈74.4cm。
故选:C。
8.【答案】C
【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
故选:C。
9.【答案】C
【解答】解: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本选项错误;
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而不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本选项错误;
C、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大,所以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本选项正确;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答】解:A、由于水的反膨胀原因,只有在静止的水的深层,水的温度为4℃,所以不符合题意
B、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和水混合故其温度为0℃,符合题意
C、﹣40℃是冰基本的温度,不可能是交界处的温度,因为达到这一温度时,水早已结冰,不符合题意
D、略高于﹣40℃时,水早就结冰了,不可能存在为液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解答】解: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故A正确。
B、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故B正确。
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要达到沸点,故C错误。
D、汽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由图象看出乙车在0~7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乙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根据v=可知v甲<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即第10秒时,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相等,所以相遇,故C正确;
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2分)
13.【答案】1.60cm;277.5;﹣17℃。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7.00cm对齐,右侧与8.60cm对齐,则物体的长度是8.60cm﹣7.00cm=1.60cm;
由图乙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向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处,因此停表的读数为4min37.5s=277.5s;
图丙温度计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向上逐渐减小,液面在零刻度的下方,示数是﹣17℃。
故答案为:1.60cm;277.5;﹣17℃。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配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从而推迟会聚;
故答案为:凹,发散。
15.【答案】低;小。
【解答】解:男低音,是指音调低,女高音是指音调高,轻声伴唱,说明女高音的声音比较小,即响度小。而男低音要放声歌唱,所以男低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低;小。
16.【答案】凝固;放出。
【解答】解:冻雨是一种过冷水滴,当雨滴下落与地面上的物体相碰时会立即变成冰,发生了凝固现象,同时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
17.【答案】机械;内
【解答】解: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机械;内。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计6分)
18.【答案】见解答
【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左侧斜向上作出反射光线,并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法线左侧的水中斜向下作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20.【答案】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计28分)
21.【答案】(1)较暗;(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大小;(4)A。
【解答】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较暗环境中,烛焰和较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可以方便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
(3)实验中的两蜡烛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
(4)在A位置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B位置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
故答案为:(1)较暗;(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大小;(4)A。
22.【答案】(1)热胀冷缩;(2)乙;(3)10;固液共存态;(4)不变;吸。
【解答】解:(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3)由图丙可知,在0℃时,图线呈水平,此过程为冰的熔化过程,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熔化完毕,所以熔化经历的时间为:15min﹣5min=10min,在第10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由图丙可知,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乙;(3)10;固液共存态;(4)不变;吸。
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1.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成实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若不移动光屏,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即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
故答案为:(1)11.0cm;(2)放大;靠近;凹。
五、计算题(8分)
2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根据v=得,AB两站的路程:
sAB=vABtAB=90kg/h×h=30km;
BC两站的路程:
sBC=vBCtBC=60km/h×h=10km;
汽车从A站到C站的路程:
sAC=sAB+sBC=30km+10km=40km;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时间:
tAC=tAB+tBC=20min+10min=30min=0.5h,
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vAC===80km/h。
答:(1)AC两站相距40km;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为80km/h。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