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八年级(上)质检物理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第1-4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6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3分)如图所示,底座上呈现的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首次现身虎年央视春晚。这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体积最大保存完好的大型面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青铜面具的高度约为( )
A.20cm B.20dm C.70cm D.70dm
2.(3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3.(3分)2022年6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二者就成为一个整体,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核心舱。针对对接完成后状态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
B.“神舟飞船”和“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4.(3分)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的传播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鼓面停止了振动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大了
(多选)5.(3分)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C.利用超声波倒车雷达引导倒车
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上的污渍
(多选)6.(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同起点向东行驶时的运动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30米每秒
C.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7.(6分)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大小;熟人在通电话时,在电话里就能够分辨谁在说话,是由于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8.(4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朱德恩用小号吹响《我和我的祖国》(如图),悠扬的号声是空气柱 产生的;吹号时用手按压不同键位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填“音色”、“响度”或“音调”)。
9.(4分)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km/h,合 m/s。
10.(6分)正常行驶的列车上,小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小红的座位面向列车前进方向,她旁边的列车和小红所在列车同向行驶,且速度大于小红所在的列车,则小红先看到图 ,后看到图 。(后两空填“甲”或“乙”)
(二)简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1.(3分)如图所示,马路上一辆出租车行驶而过,马路边的小朋友大声喊“真快!”,司机听到后问乘客:“我动了吗?”,乘客却回答:“你没动”。你认为小朋友喊的“真快!”和乘客回答的“你没动”说错了吗?为什么?
12.(3分)人们在挑选西瓜时,总是要轻轻地拍一拍,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物理道理吗?
13.(3分)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并说出建议中减弱噪声的方法。
(三)作图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4.(2分)小明练习使用刻度尺时测出一小块长方形木条的长度为2.50cm,请在图中补画完整。
15.(2分)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表,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物体的s﹣t图象。
时间/秒 5 10 15 20
路程/米 10 20 30 40
16.(2分)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请在右图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17.(2分)如图所示,图甲是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张明同学轻敲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音叉发声停止后,他又用力敲击了一下音叉,请在图乙中作出用力敲音叉时,示波器上大致显示出来的波形。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18题14分,19题10分,20题6分,共30分。
18.(14分)以下是小芳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
【实验器材】小车、 、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BC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 17.4
【实验分析】
(1)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2)小车全程是做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的,理由是 。
19.(10分)为了认识声音,某实验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1)如图甲所示,敲响音叉后,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轻质小球会被多次弹开。通过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中,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的作用是 (填字母标号)。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入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20.(6分)小红在练琴时发现,古筝、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也会不同,她猜想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长度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通过实验来探究猜想是否正确。如表是她根据猜想选择的实验器材。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 30 0.5
D 尼龙 40 0.5
E 镍合金 40 0.5
(1)根据小红的猜想,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她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 保持不变;
(2)如果选用编号D、E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可探究的问题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 是否有关。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1题6分,第22题9分,共15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6分)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22.(9分)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水下有无暗礁,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4s被探测仪接收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求:
(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为什么?
(2)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米?
(3)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说明原因。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八年级(上)质检物理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第1-4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6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答案】C
【分析】先估计成年人的身高,然后比较青铜面具与成年人身高关系确定面具的高度。
【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80cm左右。由图知,青铜面具的高度接近成年人身高的一半,所以在70cm左右。
故选:C。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B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在测量中,错误是不允许的,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一定存在的,故A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B正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产生错误,而不是造成实验误差,故C错误;
D、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的理解和掌握。
3.【答案】A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若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若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由题知,“神舟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二者就成为一个整体;
A、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神舟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故A正确;
BCD、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飞船”和“空间站”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神舟飞船”和“空间站”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4.【答案】C
【分析】物体发声时物体一定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解答】解: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声音马上消失,而声音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属于基础题。
5.【答案】ABC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AB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超声波倒车雷达引导倒车都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CD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上的污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6.【答案】BC
【分析】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再利用v=求其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甲车的速度v甲===30m/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前10s内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C正确;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v甲==30m/s,v乙==22.5m/s,则v甲>v乙,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7.【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
“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由于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通话时能在电话里分辨是谁在说话。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
【点评】掌握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这三个特征的含义,以及其影响因素。
8.【答案】振动;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小号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柱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再进行单位换算。
【解答】解:由汽车的速度计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v=90km/h=90×m/s=25m/s。
故答案为:90;25。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计的读数以及速度的单位换算,属于基础题。
10.【答案】自己所在的列车;甲;乙。
【分析】此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分析物体的相对运动确定正确的参照物,以及通过相对运动的关系分析不同时间看到的景象。
【解答】解:正常行驶的列车,小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运动,这是以自己所在的列车为参照物;小红所在的列车比同向行驶的列车慢,所以小红先看到同向列车的车头,后看到同向列车的车身,直至同向列车完全超过小红所在的列车。故答案为:自己所在的列车;甲;乙。
【点评】此题考查运用物体相对运动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简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1.【答案】没错。因为他们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小朋友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出租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而乘客是以车厢为参照物,司机相对于车厢是静止的。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确定所选的参照物,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答:没错。因为他们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小朋友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出租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而乘客是以车厢为参照物,司机相对于车厢是静止的。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答案】人们在挑选西瓜时,总是要轻轻地拍一拍,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是由于生、熟西瓜因其内部瓜瓤熟的程度不同,所以拍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就不相同。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答:人们在挑选西瓜时,总是要轻轻地拍一拍,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是由于生、熟西瓜因其内部瓜瓤熟的程度不同,所以拍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就不相同。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3.【答案】开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适当控制广场舞的活动时间,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解答】答:广场舞音响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特别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因此对附近居民来说属于噪声;可行的建议有:开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适当控制广场舞的活动时间,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点评】深入理解减弱噪声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三)作图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刻度为1.00cm,该物体的长度为2.50cm;所以末端刻度值为2.50cm+1.00cm=3.50cm.如图示: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首先根据路程与时间对应关系,在坐标系中确定对应点,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图象。
【解答】解:坐标系中已经确定了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及相应的标度,按照具体数值关系确定对应点,描点连线得到图象如下。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根据实验数据设计图象的能力,属于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
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汽车的刹车过程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内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制动距离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均匀减速,最后停止运动,根据规律作出大致的v﹣t图象。
【解答】解:从踩刹车到车停止,反应距离内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制动距离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做减速运动,因此汽车先匀速行驶一段,后减速行驶直到速度为0,故v﹣t图象如下图所示:
【点评】汽车刹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受汽车行驶速度和司机反应时间的影响,制动距离受汽车行驶速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总之,影响汽车刹车距离的因素是车速、反应时间、摩擦力大小。
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和振幅及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
据题可知,图甲为张明同学轻敲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
音叉发声停止后,他又用力敲击了一下音叉,音叉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但此时音叉的振动快慢是不变的,如下图所示:
【点评】知道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18题14分,19题10分,20题6分,共30分。
18.【答案】v=;刻度尺;停表;0.2;减小;变速;小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分析】【实验原理】通过测出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测量路程的工具为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工具为停表;
【实验数据】根据BC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计算平均速度;
【实验分析】(1)斜面的坡度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就会更慢,便于测量时间;
(2)比较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判断小车全程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实验原理】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本实验的原理为v=;
【实验器材】此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根据v=可知,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故所使用的器材还应有刻度尺和停表;
【实验数据】根据表中数据,BC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0.2m/s;
【实验分析】(1)斜面的坡度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就会更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因此,需要减小斜面的坡度;
(2)根据表中数据,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0.15m/s,
比较可知,小车的在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v=;刻度尺;停表;0.2;减小;变速;小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知道实验原理并且熟悉实验中器材的组装和使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19.【答案】(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2)变小;变大;介质。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产生条件实验中常用放大法来观察发声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敲响音叉后,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轻质小球会被多次弹开。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得出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2)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能传声的介质空气越来越少,故会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能传声的介质空气越来越多,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变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答案是:(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2)变小;变大;介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
20.【答案】(1)长度;(2)琴弦的材料。
【分析】(1)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长度及琴弦的材料有关,据此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2)要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不变,改变横截面积的大小。
【解答】解:(1)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长度及弦的材料有关,因此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她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保持不变;
(2)由表可知,编号D、E的两种琴弦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故如果选用编号D、E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可探究的问题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1)长度;(2)琴弦的材料。
【点评】此题考查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重点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思想,考试中从材料的选取、方案的设计、结论的描述、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考查控制变量的思想,要细心。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1题6分,第22题9分,共15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交通标志牌“40km/h”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40km/h;
“莆田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莆田还有12km;
(2)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莆田的距离,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莆田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标志牌上的数字“40km/h”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莆田还有12km;
(2)∵v=,
∴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莆田至少需要:
t===0.3h=18min。
答:“40km/h”表示该路段汽车速度不能超过40km/h;
“莆田12km”表示标志牌处距莆田12km;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莆田至少需要18min。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为了安全,不要超速行驶。
22.【答案】(1)人耳不能听到超声,因为超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人耳听不到;
(2)海洋的深度是2900m;
(3)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能否听到超声波,根据超声波的频率是否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判断;
(2)超声测位仪是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超声测位仪发射的超声波遇到海底经反射后,又被超声测位仪接收,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超声测位仪到达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深度;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超声波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因为超出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超声波从超声测位仪到达海底的时间:
t=×4s=2s,
由v=得,海洋的深度:
s=vt=1450m/s×2s=2900m;
(3)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答:(1)人耳不能听到超声,因为超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人耳听不到;
(2)海洋的深度是2900m;
(3)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超声波从超声测位仪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1页(共1页)